《辽宁日报》报道我中心驻村第一书记彭文明事迹
“村民想干的事就是我要干的”
本报记者 蔡晓华
“这是小彭个人出资建的桥,解决了我们的出行难题,心里特别敞亮。以后到对面山上干活再也不用蹚水了。”走在刚刚建成的西沟漫水桥上,凤城市草河街道管家村75岁的陈庆有格外兴奋,对驻村“第一书记”自掏腰包为村民办实事竖起大拇指。他告诉记者,西沟是3个村民组120多户600多人出行和生产的必经之路,小河冬季结冰,夏季涨水,一直是困扰村民出行的“心病”。驻村“第一书记”彭文明得知村集体经济困难,一时拿不出钱修桥,便毫不犹豫地拿出一年的驻村补贴3万多元,为村民修桥。
“村里很早就想修桥,因为钱难住了。我拿出点钱,换来的是老百姓生活、出行的便利,这钱花得值……”看着村民绽放的笑容,彭文明由衷地高兴,“村民想的事就是我要干的。”
“帮着卖苹果、自掏腰包修桥,领着村民到省城看病……彭书记的所作所为激发了我们干事创业的激情。”管家村党支部书记原忠深有感触地说。一年来,在彭文明的带动下,管家村党组织更加有凝聚力、向心力、战斗力。
2018年5月,省卫生与人口健康教育中心的彭文明来到凤城市草河街道管家村。报到后,他立即投身于工作中,挨家挨户走访,不到一个月的时间,走遍了村里的每一个角落。通过走访、调研,了解到村民所思、所想、所需,掌握了准确且翔实的第一手资料,为顺利开展驻村工作打下了基础。
“村里没有不认识他的,有他在我们心里特别托底。今年苹果树从开花到坐果,他一直在地里看。”61岁的管序玲告诉记者。去年秋天,她家的苹果因受雹灾影响果形不好无人问津。彭文明利用微信发动好友和单位同事购买,不到一周时间,1500多公斤苹果销售一空。
在第十村民组记者看到,面积10公顷的榛子园内,榛子苗高约10厘米。“这片榛子预计后年结果,届时一年可给村集体带来10万多元的收入,将彻底解决村集体经济薄弱的现状。”彭文明告诉记者,为了增加村集体收入,村里多方论证,最后决定发展大榛子项目。他和村干部辗转海城、本溪等地考察,最后在本溪购买了2.25万株榛子苗。“既然党组织给了我一个发挥作用的平台,我就要在这个平台上实现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。我的目标是努力向毛丰美同志学习,发扬‘干’字精神,让管家村向‘大梨树式的好村庄’再靠近一步。”望着充满生机的榛子园,彭文明信心满满地说。
友情链接